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学 查看内容

若愚:《窗花艺人王老赏》后记

2016-11-18 11:06|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摘要: 当一种文化源升到沸点的时候,斗胆写下《窗花艺人王老赏》一篇文章。每当和朋友们谈起王老赏,总是心情激动。这不是因为祖辈务农的王老赏做下了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因为他的窗花艺术代表着蔚州文化的一个分支,是蔚 ...
当一种文化源升到沸点的时候,斗胆写下《窗花艺人王老赏》一篇文章。每当和朋友们谈起王老赏,总是心情激动。这不是因为祖辈务农的王老赏做下了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因为他的窗花艺术代表着蔚州文化的一个分支,是蔚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尽相同的是,那个时代,在蔚州城里乃至乡下和王老赏并驾齐驱的还有几十家农民窗花艺术家,但他们的名字并没有流传后世,这常使余耿耿于怀。王老赏的传世,应当感谢古塞、佟坡等老一辈文化人,是他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来蔚州整理搜集王老赏作品,进行整理分类成册,使之保留至今,并报请国家相关部门追认他为国家级剪纸艺术大师,这才有了王老赏的今天,也奠定了蔚州窗花繁荣和发展的基础。
 
蔚州是文化大县。文化是靠文化人支撑的,而人民又是创造文化的主体和源泉。蔚州历史上的文化人层出不穷,自汉至今,著书立说者众多,但大多已经佚失,现存者寥寥,清代写书者最多,明代次之,经史子集俱全,在蔚州文化传承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尹耕成就较高,所著《两镇三关志》颇具影响,都是和王老赏窗花艺术异曲同工的宝贵财富。黄绍雄先生所著《代国代郡通志》,堪称当今研究蔚州历史的范本,书中对蔚州历史的脉络考证和解读,给后人研究蔚州历史以及文化渊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珍品。他们治学严谨和执著的态度,更是余和所有文学爱好者应当学习和效仿的楷模。蔚州的历史文化给后人们留下广阔的探讨空间,因而研究、继承和发展蔚州文化,也是后人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这里顺便提一句,蔚州的历史典籍或个人专著,主要出自旧时代地方官吏之手,少数是一般文人所为,其显著特点不言而喻。因为存世书籍极少,又给后人留下去伪存真、搜集大于研究的使命。就现存书籍来看,吸取精华,甄别糟粕,同等重要。而蔚州文化又以寺庙文化、村堡文化、民俗文化和儒家文化,汇集成多元化的结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在全国极为罕见。研究历史文化,旨在关注民生、民情和进步,歌颂广大劳动人民,与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倡和创造积极、向上的民族信仰和精神支柱,使之推动社会进步,这是为文者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则。

余写下几个文字,试图抒发对蔚州文化的热爱和思考。在余的文字里,歌颂和塑造工人、农民中劳动者的真实形象,抒发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业绩,是余的初衷。如能如愿万分之一,也可告慰老一辈所有为蔚州文化做出贡献的先辈们。《窗花艺人王老赏》正是源于这样的出发点,力图挖掘王老赏领悟窗花艺术的心路历程和他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并由此展现蔚州文化的渊源流长和博大精深。蔚州窗花最早可追溯到银匠刘老布时代,那时民间花样已很普遍,多是女人们的绣活儿,刘老布把这些花样敲制到银器上,又把银制品上的图案拓展到生宣纸上,才有了蔚州窗花的雏形,相传至今有千年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王老赏和刘老布是传承和发展的关系,他出生在清王朝灭亡之前,目睹或间接看到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成立的全过程,他是一个祖辈务农的淳朴憨厚的普通农民,不可能有过高的政治觉悟,只能固守热土,虚怀情志,静观世态之变。在农闲时,他精心钻研窗花艺术,并以此作为谋生或贴补家用的手段。再闲暇时,以一个普通农民的身份,融入到当地的民俗活动中,和广大蔚州人民一块创造和发展了颇具地方风情的民俗文化,他是一个即普通又非凡的农民艺术家。因此,王老赏的形象难以把握,这是余力不从心之处。《窗花艺人王老赏》成书后,余诚请刘占勤先生做了堪对,编在《若愚文集②》里。这次单列重印,又恭请黄绍雄先生,对本书做了审校,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余都按黄绍雄先生的意见做了修定,在这里表示真诚的谢意。但由于本人的文字水平有限和手头资料的匮乏,还不能淋漓至尽地表现做为蔚州文化之一的窗花艺术的所有内涵,或者说是一种尝试,还望读者体谅一二。余在这里也一并表示诚恳的谢意。

感谢刘徙先生、张玉宏先生,为本书写了序言。感谢刘占勤先生为《若愚文集②》写了序言。
                                 
2012年1月20于家中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相关阅读

欢迎关注
回顶部